当前位置:

实行“四轮驱动”扶贫 建设和谐新农村

来源:未知 作者:省侨联 编辑:肖静 2011-05-31 09:23:38
时刻新闻
—分享—

——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湘西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刘建民  杨启帆  杨子晚

    2007年以来,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针对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饮水安全缺乏,基础产业脆弱,教育卫生滞后的贫困实际,将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作为内地第一个扶贫基地县,设立了保靖项目部。采取“办点作样,复制推开”的方法,开展以“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四轮驱动”扶贫模式,3年半时间,实施项目180个,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使农民卫生习惯得以改变,农村基础教育得以发展,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基本产业得以兴起,农民收入得以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有效地创新了社会扶贫模式,大胆地开创了侨资参与湘西扶贫的新路,强力地助推了湘西科学发展、富民强州。

一、推行“四轮驱动”扶贫的主要内容

“四轮驱动”扶贫的主要内容:秉承“脱贫困、奔小康、创和谐”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以人改变人”的理念,坚持“可以复制、资源整合、授人以渔、城乡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实行“卫生、教育、产业、生态”四点切入,创建文明、独立、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模式。

1、健康扶贫。以改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质为重点。主要实施“四大工程”,即,实施县、乡、村三级医技人员培训工程,妇女儿童健康普查工程,试点村大病医疗救助工程,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发挥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共同推进健康扶贫。健康扶贫远景:实现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畜混居、污水横流,生活垃圾到处可见的落后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观,县卫生事业进入一个“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卫生保健靠村(社区)医”的崭新时代。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人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2、教育扶贫。以提高农民素质、师生素质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大工程”,即,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扫盲培训、职业技术和电脑培训;实施教育助学工程,筹资设立“贫困生助学基金”,无偿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特困生和有偿资助高中以上贫困生;实施教师培训工程,全力开展班主任培训、教师电脑培训、教师校本研修和教师研修网站建设及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通过发挥教育扶贫项目的推动作用,提高农民脱贫致富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推进教育扶贫。教育扶贫远景:实现全县教育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全面、平等和协调发展,地区、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合理;全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打造出一支全州领先、省内一流的教师队伍,全县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步入州内前三的行列。

3、产业扶贫。以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根据气候环境,资源分布,农民实际,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即,高山反季节蔬菜、油茶种植、庭院经济、大型家禽养殖,打造长短适合的特色产业。通过扶持种养能人示范户,带动群众致富,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科技致富理念,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出了产业规模化、商品化的种养模式,坚持资金合作化,经营组织化,发展规模化,发挥产业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进产业建设。产业扶贫远景:实现优势产业不断状大,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经济实现历年来的最快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支柱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4000元以上)。依托农产品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科研成果,发展科技型,节约型,环保型产业,农村第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劳务输出率达到60%,劳务经济所占比率达到70%,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

4、生态扶贫。以基础设施、水资源建设为重点。主要实施“四大工程”,即,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大寨组生态移民工程、综合性小流域治理工程,硬化通村公路破解行路难、兴建自来水破解饮水难、新建村部综合楼破解活动难、实行大寨组生态移民工程破解生活难,实行甘溪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破解环保难,大力推进生态扶贫。生态扶贫远景:实现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人居环境显著优化。交通运输便利,硬化村组公路,开通机耕道,硬化村内主干道及便道。水资源形成以生态环境修复、防洪、抗旱、治污、灌溉、节水、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综合管理状态,人畜饮水安全,健全了耕地、经济作物等灌溉配套设施,节水灌溉和定额管理等保障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系列体制基本成型。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实现森林覆盖率>50%,人均水资源量 > 2000m3,生物多样性得到保育,生物栖息地得到恢复。

二、推行“四轮驱动”扶贫的主要做法

1、分类实施。按照“脱贫困、奔小康、创和谐”的总体要求,围绕“改善农村卫生、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四大主题,因地制宜,着眼特色,筛选项目,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将调查得来的情况归类到“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四大模块,然后根据项目大小确定实施范围,或辐射全县或覆盖试点村组,对辐射全县的卫生、教育等扶贫项目,实行“因地制宜,内联外引,整体推进”,对覆盖试点村组的产业、生态等扶贫项目,根据每个村组、每个家庭的自然条件、经济实际情况,按照“试点先行,可以复制,逐步推开”的原则,合理确定每个村组和每个家庭的扶贫重点及实施项目。同样的基层组织建设,基金会更注重培养以村为主的执行能力;同样的产业建设,基金会更注重示范引路、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以求实效;同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会更注重群众参与和项目的后续管理发挥效益。最终促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资源整合。一是整合工作思路。基地工作思路是:政府引导,借助各方;群众为主,自力更生;四点切入,项目推动;创新模式,全面进步;奔向小康,构建和谐。二是整合资金资源。顶层设计坚持突出政策投入、理念引导,项目实施坚持基金帮扶、村为主体,尤其在项目执行中,始终遵循“个人出一点、政府投一点、基金会帮一点”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地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力求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可持续的价值。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一方面突出领导重视,从内部来讲,嘉里集团上至集团老总郭鹤年及其夫人,下至保靖项目部一般员工,始终坚持高层领导亲自谋划指导,一线员工深入办点作样,确保了基金会的扶贫理念深入人心,帮扶资金使农民直接受益。从内部来看,扶贫基地的州、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多次深入基地指导,项目实施中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类人员作用,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突出科技作用。技术指导上突出专家作用,卫生扶贫上联合湘雅医院、州人民医院开展先心病患儿和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教育扶贫上聘请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教授王海燕、丁如许及州内行家里手开展教师培训项目,产业扶贫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生态扶贫上邀请美国国家建筑院士潘翼先生和国内知名勘探设计院专家,高规格兴建村部综合楼;水资源治理上聘请湖南省水利厅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专家学者,开展甘溪河流域综合管理项目。同时,聘请项目专家担任顾问,增强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

3、科学帮扶。一是坚持科学理念。在宗旨上,坚持“脱贫困、奔小康、创和谐”;在使命上,坚持“敬天爱人”;在理念上,坚持“以人改变人”;在指导原则上,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价值、治标与治本并重、资源整合、授人以渔、可以复制、城乡结合、以点带面”;在范围上,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先试点覆盖扁朝村、山河村、龙家村3个贫困村,两年后试点村复制增加到5个;在切入上,坚持以“卫生、教育、产业、生态”为序确定4个切入点。每个项目的实施,均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改变人,授人以渔,标本兼治。实行城乡接合,以点带面,力求可以复制,追求可持续的价值。在远景目标上,最终实现:教卫发达、产业集群、林茂草丰、环境优美、信息畅通、道路成网、富庶健康、和谐共荣。二是坚持科学帮扶。抓好三个阶段,实现有序发展。第一阶段坚持开发式帮扶。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通过教育与引导逐步实现人的观念的转变与能力提高的同时,帮助改善试点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初步建立并运行各种基金及互助资金,解决事关民生的各种问题;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农业组织建设,使产业得到初步开发。第二阶段坚持发展式帮扶。基地帮扶的项目在进一步完善前阶段各种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主要确立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人口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将成为重点。充分利用相对完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其潜能,并凭着不断提高的综合能力、依托初具规模的各种产业自主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坚持持续式帮扶。以实现试点村小康与和谐的长期持续性及带动一方为目标。基地帮扶项目重在对立足于市场、按优胜劣汰所选择出来的支柱产业的扶持及人口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确保基金会撤离后能持续发展不返贫,并能为社会献血,带动一方富裕与和谐。三是坚持合作共赢。秉承“钱不能改变人,只有人才能改变人”的理念,坚守“村民是主角,基金会是配角”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管理、诚信合规,建立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尽力集合各方的资源,争取基金会更多的项目帮扶,使试点村乃至基地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快更好更具魅力,共同努力创建小康村、小康县。从外部看,团结发动乡村干部鼎力支持。实施每一个项目,离不开乡村干部的密切配合。就村干部而言,集协调员、宣传员、引导者、执行者于一身,虽然没有额外的任何报酬,但是强烈的致富愿景,使他们长年奔波,不计得失,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确保了扶贫项目高标准地顺利开展。从内部看,团结协作全体员工务实干事。随着项目的实施,项目部员工队伍由3人发展到18人,为规范员工日常管理,香港总部制定了《员工手册》,从理念观念、办事思维方式等方面来规范管理,在申请项目、行为处事上用“有没有价值、可不可复制、规范不规范”来要求衡量,打造了一个“团结、清廉、高效、务实”的工作团队。

4、群众参与。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敬天爱人。坚持以人改变人,授人以渔,标本兼治,以帮扶对象为主体;坚持“以村为主、以我为主”,就是以村谋划全局,以村规划项目建设,以村提出分年分段项目安排,以村实施和监管项目,以村组织、发动、宣传、教育群众,以村提升整体行政和执行能力,学会以村为主整合社会资源。就是要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做到“五于”,勇于思考,能够依据自身环境,积极主动的思考脱贫路子;敢于创新,对于有效地、合理的想法能够主动实施,并敢于创新和改变;勤于实践,根据村情,结合基金会的工作思路与原则等,自主实施;臻于管理,对所有在村开展的项目,能够以主人的角色主动管理、积极落实;善于合作,能够主动的寻求合作伙伴,积极与合作方沟通交流,清楚“我要做什么!”对于工作,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唱好主角,任何时候都明确,村民自己是主人、主角,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合作伙伴,基金会是配角、帮忙。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从根本上破解扶贫见物不见人、年年扶贫不脱贫。二在扶贫基点上坚持提升素质、持续发展。就是把脱贫基点始终放在提升农民自身努力上,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和保障扶贫基地县广大乡村群众追求幸福自由和权利,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聪明才智、首创精神和能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共建和谐的要素资源创新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群众的现实命运和未来。三是在扶贫实践上坚持帮扶为辅、群众为主。横向上每一项目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基金扶持、群众自愿、城乡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纵向上强调以村寨为基本单位,一次规划、分年投入、分期实施、可以复制、整村推进,注重发动群众参与,依靠群众实施,让扶贫成果惠及全体群众,通过一人一人地帮扶,一户一户地带动,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建设,力求可以复制地稳步推开,逐步实现新农村和共同富裕。

三、推行“四轮驱动”扶贫的主要成效

1、“健康扶贫”让农民活出滋味。郭氏基金会在保靖的扶贫,以“健康扶贫”作为第一个切入点。实施卫生帮扶项目15个,投入项目资金数百万元。一是开展妇女和儿童健康普查,提高了健康水平。配备专门的普查车辆设备,组建专门的优质服务队,免费为农村妇女妇科普查21000余人次,让8位早期癌症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为237790-7岁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让13名先心病儿童,到长沙湘雅医院免费接受手术治疗,给每位患儿家庭还补助400元生活费。并将农村先心病儿童免费治疗的范围,扩大到全州8县市,及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二是开展农村医疗救助,提高了医保水平。在新农合基础上为3个试点村按照12,基金会帮每个村民配套20元大病救助金,约4000村民受益;为398名农民白内障患者在州人民医院免费接受手术治疗,并将治疗范围扩大到全州8县市,且治疗费用由郭氏基金会总部与自治州人民医院直接结算。实施的“贫病孤儿”医疗手术协助项目,不仅得到了省卫生厅肯定,且促成了全省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先心病儿童,一律免费在省里几家大医院接受治疗。经省卫生厅推介,卫生部即将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三是开展县、乡、村三级医技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医技水平。开展县级医务人员培训项目,已训52人次,其中使15名县直医疗机构的骨干医生,得以去上海、长沙著名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开展乡镇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使16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得以分科培训32872人次;开展村医生医疗培训项目,使村医生得以培训29379人次;特别是郭氏基金会每年从上海、香港、长沙等地,请来相关专业的权威人士,进行高质量的培训,使县乡村骨干医生得以轮训3天,有效地提高了医技水平;开展“爱心医生”评选表彰活动,每年重奖5人;开展县乡两级医生初级电脑培训,使全县医务人员受益。四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医疗水平。规范了县人民医院病理室业务用房建设,捐赠医疗显微镜1台、切片机1台、染色机1台,提高了全县病理诊断水平;兴建了复兴镇扁朝村、阳朝乡龙家村高标准化卫生室,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五是开展健康教育和计免网络建设,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给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宣讲,举办250余次7000人;给村民免费发放牙膏牙刷、卫生纸,开展家庭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有效地改变了山村卫生习惯,试点的山河村,有一位叫米珍珍的81岁土家族婆婆,听了郭氏基金会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后,牙齿已稀稀落落的她,每天坚持刷牙、饭前洗手,活得越来越有滋味了;通过计免网络系统建设,为全县疾病控制系统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辖区内各接种点联网运行、档案共享。

2“教育扶贫”提升了群众素质。“教育扶贫”是郭氏基金会在保靖基地县扶贫的第二个切入点。一是开展教师素质培训工程,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开展教师寒暑期培训,使全县210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州、县各级各类培训;开展骨干教师、班主任提高培训,使全县34所中小学9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班主任培训、134人参加了州级班主任培训、967人参加了县级班主任培训;开展“爱心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每年重奖5人;开展多媒体全程教学同课异构教师赛课活动,使七所项目校20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开展“新课程研修”省级远程培训,使全县2000多名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校本研修水平;开设教师自主研修网站,使七所项目校300多名教师通过教师电脑室提升了专业素质;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开展助学关爱工程,提高了就读保障能力。设立特困生资助项目,特困高中生资助金使保靖民中65名高中生领到了人均千元“爱心卡”;每年拿出的21.5万特困学生资助金使全县中小学450名孤(弃)儿和因天灾人福造成家庭困难的学生人均获得800元、600元、300元不等资助;设立项目校留守儿童“关爱室”,配备电视机、电脑、电话、图书、饮水机、沙发、儿童玩具等,每天中午和放学后,52名留守儿童,可在这里进行活动,可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电话,或通过电脑进行视频聊天;斥资完善全县就读保障机制,资助救助家庭困难学生660名,其中帮助106名贫困生完成大中专、高中学业;实施试点村贫困生救助项目,每年救助扁朝村贫困生63人、龙家村贫困生12人、山河村贫困生11人;实施基地村小学生春节关爱项目,每年捐助112人。三是开展教学更新工程,提高了教育办学水平。实施龙家小学、张家小学、白家小学维修和村小配置教学设备项目,使90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实施保靖县教师多媒体教学项目,使15000名师生接受现代技术教育;实施保靖县“音体美”和“实验”教学设备配备,使5800名师生受益。为8所中小学一次性配备325台电脑,使教师每3人拥有了一台电脑。为项目学校梅花中心完小新建了教师电脑室,安装了15台电脑和两台空调,配备了两台携式多媒体仪。使学校44位老师人人有电子教案、人人有课件、人人有问题库、人人都能上多媒体课,教学成效显著,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四是开展农民培训工程,提高了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在3个试点开办多个扫盲班,聘请多名扫盲教师,培训文盲210多人;开展农民电脑培训148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每年有380多名农民接受务工技能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推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

3、“产业扶贫”鼓起了农民口袋。“产业扶贫”是郭氏基金会在保靖基地县扶贫的第三个切入点。一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提升了农业技术能力。针对基地县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郭氏基金会斥资,于今年3月,在保靖县阳朝乡溪州村兴办了国内第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将开始长达15年的合作,全力建好一所“培养新型农民”的大学校。示范园通过向农民提供培训和学习实践机会操作模式,促进农民积极实践其所学经验以培训带动其他农民,从而帮助农民建立新型脱贫思维,培养及提升其农业技术能力,使其加快发展产业以增加经济收入,达到脱贫困、奔小康的目的。二是实行能人示范带动,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根据试点村的实际情况,实行扶持种养示范户,在扁朝村培养了16户种养科技示范户,其中养殖示范户5户、种植示范户11户,由项目部养殖和种植主管牵头,在田边地角面对面指导的前提下还组织了多期种养业示范户培训班,以点带面,辐射全村。开展柑桔品种改良与低产园改造技术培训和油茶嫁接技术培训,全县柑桔技术员、油茶技术员和桔茶农直(间)接受益;实施西瓜嫁接栽培推广项目、山河村西瓜设施栽培示范项目、山河水蜜桃示范项目,使55户脱贫致富;实施试点村中秋酥脆枣引进示范栽培项目、试点村西瓜嫁接蓠架栽培示范项目,使26户发家致富;实施保靖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项目、扁朝和山河试点村反季蔬菜示范项目,使85户走上富裕路。三是组织外出考察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2008年多次组织村民们分期前往湖北省利川县、长沙天心猪场、省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先进县或农产品示范地学习取经,8月组织扁朝村27名种养业科技示范户到龙山县八面山、利川市齐跃山、永顺县麻岔乡反季蔬菜基地和八面山千只山羊、齐跃山万头牲猪养殖场实地考察;2009年组织试点村 40名农民参加湘西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举办扁朝村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第一期培训班,培训了30名产业带头人;实施扁朝村教育、卫生、产业知识学习栏建设项目,村民1133人直接受益;开办扁朝试点村村组干部及种植、养殖示范户培训班,培训了100名产业示范户;2010年举办试点村种植、养殖业示范户培训和试点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了125户专业示范户。四是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率先在扁朝村、山河村建立了“扁朝村民兴养殖合作社”和“山河村水蜜桃合作社”,取得成功后全面铺开,并举办试点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试点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项目,使26人直接受益、参与合作社村民整体受益,使专业合作社成为基金会给村民提供资金借贷的有效载体,成为提高产业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场所。试点的扁朝村利用羊角山山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2010年开始种植西瓜、中秋酥脆枣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由于品优价廉,上市季节迟,自然成了“反季节水果”和“反季节蔬菜”。吸引了保靖县城、花垣县城及重庆市秀山县城的水果商们开着货车上山来拉货。由于产业迅速发展,使仅有1119人的扁朝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1936元增加到2010年的3950元。村主任姜长荣说:“产业培训,让大多数村民学到了一技之长,学到了脱贫致富的本领,脑壳里也开始富裕了起来。”碗米坡镇陇木洞村,农民坚持走特色产业之路,创立了以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开发为主导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了“索源果业技术协会”、“陇木洞蔷薇莓产销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野生水果驯化利用实验基地”成功选育野生蔷薇莓品种参展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实现了产业富民强村,成为“香港郭氏基金扶贫示范村”。

4、“生态扶贫”改善了农村环境。“生态扶贫”是郭氏基金会在保靖基地县扶贫的第四个切入点。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斥资数百万元改造硬化复兴镇扁朝村的10.93通村公路;出资升级改造硬化大妥乡山河村通村3条主干道,总长19公里,工程全部完工后,山河村12个村民小组3300余人受益;投入数百万元在扁朝村兴建了950平方米集村小、村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楼;实施了扁朝村大寨组山塘维修工程、扁朝村集雨节水池工程;二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出资兴建扁朝村1-4组第一期安全饮水工程和实施大妥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500余人饮水难;相继实施的山河村张家组安全饮水工程、扁朝村二期安全饮水工程、龙家村安全饮水工程,使1800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扁朝村76岁的罗莲芝老人说:“基金会帮我们引来了自来水,祖祖辈辈都愁的吃水和用水,再不用愁了”。三实行大寨组生态移民工程,提高了农民脱贫能力。针对扁朝村大寨组十余户农民居住在高寒台地的水库边,不仅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寨水库这一生活用水的水源安全,基金会通过多次论证,多次登门做通工作后,给予一定的资金帮扶,把大寨组十余户农民整体移民搬迁到通村主干道沿线,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难,实现生态移民搬迁双赢。四是实施综合性小流域治理工程,提高了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实施甘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经集团高层、国内著名高校和知名专家多方咨询论证,形成了高规格的《甘溪河流域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率先引入“以人为本,敬天爱人”的流域规划理念,实行“群众参与式”流域规划方式,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好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提升群众素质,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目标。通过引进新的理念、新的资金、新的技术,用1015年的时间在国内探索出首个全新的小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达到促进人水和谐的终极目标。综合性小流域治理,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使沿河1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四、推行“四轮驱动”扶贫的几点启示

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行“四轮驱动”扶贫,就是以提高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抓住了贫困地区农村扶贫的牛鼻子,实现了专项扶贫与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

启示之一:开放心灵,科学推进湘西扶贫攻坚。一要创新扶贫思路。在扶贫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改变人,突出提高人的素质、技能,激发人的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去改变自身的命运,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在等层设计上,注重“政府主导,专项扶贫,发挥优势,行业扶贫,多方参与,社会扶贫”,坚持多元并举,多轮驱动;在基层基础上,坚持围绕扶贫抓建整,突出提升村干能力,激发其为民服务,谋划全局,乐于奉献,发挥示范作用,以建整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二是创新组织领导。在突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按照“省负总责,州抓部署,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责任。三是创新帮扶模式。要全面规划,克服扶贫抽砖揭瓦、见物不见人的短视行为,要对扶贫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全面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到位,做到全方位的扶持。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创新“以村建组,单位包村,干部挂户,队员驻村”扶贫模式;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创新“群众为主,社会帮扶,资源整合,以点带面”扶持模式。

启示之二:创新机制,科学整合湘西扶贫资源。一是实施区域连片开发战略。要以国家实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为契机,对湘西的腊尔山、吕洞山和红土壤片区及永龙片区进行区域性整体开发,从政府层面来看,要按“州直单位两年包扶,一年跟踪,县乡两年巩固”的要求,开展好、巩固好扶贫开发效果;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按照“因地制宜,典型示范,量力而行,稳步推开”的原则,开展好、巩固好试点村扶贫开发效果;二是全面整合扶贫资源。要通过政府行为整合扶贫资金和力量,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改变传统的“满山点火、四处冒烟”“撒胡椒粉”扶贫方式。从政策层面来看,要不断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发展、通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国土整理等涉农扶贫资源;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把过来这些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带动下,各民主党派、侨团侨商、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各企业和志愿者个人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而相继开展“智力扶贫”、“希望工程”、“光彩事业”、“侨爱心工程”、“阳光工程”、“巾帼扶贫”、“连环扶贫”和“天使工程”、“园丁工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声有色的社会扶贫工程,继续做大做强、发扬光大。三是选派优秀团队开展扶贫。从政府行为看,要选派优秀干部驻村,采取“以县建队、以村建组”的形式开展建整扶贫。从社会行为看,要引进战略集团和甘于奉献的义工团队开展扶贫。

启示之三: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湘西扶贫内容。一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湘西最大的制约就是交通。要从全局考虑,从成网连片、产业带、旅游线的角度,高标准地推进乡村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在不少地方也是难题,要科学规划,并建立长效机制,做好管养。二要突出基础产业建设。一个地方一定要有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在产业开发上,关键是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找准最适合当地的产业,一旦确定,就要集中全力,做大做强,切忌贪多求全。三要突出基本生态建设。绿色是湘西的第一形象,绝对不能破坏,一定要守护好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要认真搞好封山育林工作,并利用退耕还林政策鼓励村民多种树。四要突出基本民生建设。惠民生是扶贫的根本目的。想问题、做事情,首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着眼于解决他们现实的困难,照顾他们的长远利益;要着眼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力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五要突出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组干部“双带”作用,使扶贫团队撤离后,仍能持续向前发展。

启示之四:与时俱进,科学夯实湘西扶贫保障。湘西地区扶贫攻坚这一消除贫困的民生战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从发展理念来看,要实现“两个明确”。即:明确指导思想,就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扶贫工作全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以适度规模开发和直接帮扶到户为主要手段,以贫困农民稳定增收为主要目标,创新扶贫机制,大力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大力开展连片开发和互助金试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改善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努力提高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扶贫对象尽快摆脱贫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明确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的原则、坚持直接帮扶到户与适度规模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从政策措施来看,要加大“六个力度”。即:强化资金管理,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瞄准扶贫对象,加大直接帮扶力度;打造整村推进平台,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启动内生活力,加大村级组织建设力度;坚持机关联点,加大社会扶贫力度;树立科学理念,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三从组织保障来看,要做好“四个加强”。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加强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总之,要从根本上铲除湘西贫困穷根,既要政府主导,又要多元并举;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外力援助;既要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要增强发展的后劲;既要创新思维,又要凸显实效,其思路、举措要与时俱进;其机制、模式要开拓创新;其制度、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务求扶贫的实际效果。

(作者系:湖南省湘西州委统战部副部长,湘西州侨联驻会副主席,湘西州侨联机关干部)


来源:未知

作者:省侨联

编辑:肖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