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印记|刘逸:扶贫路上追梦人

来源:湖南省侨联 作者:杨期中 编辑:肖静 2020-06-17 15:50:27
时刻新闻
—分享—

她,是一名娇柔的女性,是一名普通的干部,是全国数百万扶贫队员中不起眼的一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和小康梦,她在扶贫的征途中一路奔跑,挥洒着智慧与汗水,奉献着热血与青春,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热心,赢得了贫困群众的广泛好评。她,就是洞口县侨联主席刘逸同志。

筑梦

2018年,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深水区,洞口县的扶贫任务越来越艰巨,时间越来越紧迫,而县委统战部所负责的洞口县醪田镇凫杨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合并村,社情十分复杂。为进一步加强扶贫力量,县委统战部决定由两位副部长和有一定扶贫工作经验的刘逸同志组成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当时,刘逸同志刚担任侨联主席不久,刚接手的侨联工作需要熟悉和开展,同时家中还有三位年近八旬的多病老人需要照顾,在县公安局上班的爱人更是赶上扫黑除恶工作没日没夜地在加班,但她没有丝毫犹豫,从此她那娇健的身影出没在晨曦晚霞中、出没在风雨冰雪里、出没在贫困户的田间地头,成为扶贫队伍中一抺靓丽的风景线。

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都会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刚开始驻村扶贫时,刘逸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自己的努力到底会给这个贫穷的小村庄带来什么。直到有一天,正在村里的蜜桔基地和大家一起商讨工作的刘逸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含糊不清的声音:“桂武(把刘逸叫成她姐名,刘逸小名桂华),你今天又在‘合作社’(村里)上班吗?晚上住在‘合作社’(村里)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狗咬伤!莫管我!”79岁的母亲前不久因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因手术后遗症导致说话有障碍,日常生活根本都离不了人,但因为扶贫任务艰巨,刘逸不得不“狠心”放下对她非常依赖的母亲,一头扎进了扶贫一线。接到母亲电话的这一刻,刘逸想起了母亲曾经遭受的苦难和贫穷,想起了自己儿时许下的让天下的母亲不再贫困、让农村大地美丽而富饶的愿望,她坚定自己现在在做的,不正是自己多年来内心深处的理想么?抹干泪水,刘逸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追梦

知民亲民解民惑。刘逸深知,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群众基础是关键。进驻村里后,刘逸与工作队访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从德高望重的老人到热心公益的好人,从认真负责的村组干部到满腹疑虑的普通群众,从而对该村的经济、治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等情况了如指掌。村民感慨道,有这样认真的扶贫队员,村里不愁脱贫了!

在深入群众方面,刘逸充分发挥自己善于与人沟通、比较熟悉政策、讲话有理有节的特点,将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透。“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许多贫困户共同的想法,且因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往往出现偏差。每当有贫困户质疑自己的补偿标准为什么与他人不同时,刘逸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耐心予以解释。有队员曾经问她,会不会觉得每天都要解释重复的东西很枯燥?刘逸的回答是:国家派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就是让扶贫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实么?如果我多解读几次政策就能让全村人脱贫,那我宁愿每天有人来问我。刘逸用自己的淳朴与耐心换得了一个又一个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精准施策解民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脱贫致富?这是刘逸和驻村工作队员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刘逸等人对照上级的标准,身背挎包、手拿名册,进组入户访贫问计,通过望(眼睛看)、闻(耳朵听)、问(嘴巴问)、切(脑壳想)的方式,采取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户反复商讨论证的方法,精准施策,逐户制定脱贫措施。如贫困户王某娇,儿子尹某某在服刑、儿媳出走,其户下有两个读小学的孙子,考虑到其既无技术又无劳力,刘逸与帮扶工作队和村班子成员商定,聘请王某娇为村保洁员,协助和鼓励她积极参与种养业,同时与当地一个宗教场所联系,让她去打临工,同时刘逸还发动民间慈善组织,对其帮扶慰问。“积少成多,积沙成塔”。通过多方努力,王某娇于2018年顺利脱贫。在王某娇看来,刘逸等工作队员改变的不仅是她贫困的生活状况,更重新点燃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激情。

立项扶贫断穷根。刘逸同志所在的工作队,在因人施策、制定好脱贫措施的同时,还与村支两委一道,加大村里基础设施的投入。两年多来,该村共修建了村道7.2公里,在实现了光伏发电、改造了饮水工程的同时还整治了渠道,大大改善了灌溉条件,使得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输血不如造血,要长久而稳定地脱贫,必须要进行项目带动,从而使贫困户有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来源。该村有种植“三棵树”(桔子、茶叶和油茶树)及养殖生猪的传统,又有闻名遐迩的古法自制红薯粉的技术,是进行项目带动的有效切入点。在刘逸和工作队的引荐下,致富能人黄湘中的湘中油茶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方式,与该村80%的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保证敞开收购。目前,全村种植油茶200亩,受益人口达到220人。洞口县人民政府县长周乐彬在亲自视察凫杨村的产业发展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该村的产业发展路子总结为“干部带头、典型示范,因地制宜、综合施策”12个字,号召全县村镇学习。

思想上脱贫比物质上脱贫更为重要。刘逸和工作队倡议并创造性地开展了“脱贫与立志”,“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的深度扶贫模式。不但与贫困户经常谈心,讲人生,谈未来,而且通过各方努力,充实和活跃村民的业余生活:建起了文化广场,让村民们“跳了起来”---每当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村民们在广场上或翩翩起舞,或散步聊天;办起了图书室,让村民们“学了起来”---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孩子们静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实施村村响工程,让村里“响了起来”---响起了广播喇叭,定时传播中央的政策、国际时势、生活知识,播放健康优美的音乐和诗词歌赋。村民们通过耳濡目染,一个个变得阳光向上、有知识、懂礼貌、会生活,充分展现中国新农民的风采。

圆梦

自刘逸同志担任领导干部以来,一直战斗在在扶贫战线上。她先后担任过洞口县罗溪乡铁山村、桐山乡龙桥村、桐山乡市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醪田镇凫杨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竹市镇塘山村扶贫指导员。多年的积累使得刘逸从一个扶贫工作的门外汉渐渐成长为一个熟悉政策、了解民情、讲究方法的扶贫干部。群众是最公正的,虽然她在凫杨村驻村工作队只是一名普通的扶贫队员,但她讲的话,有理,大家愿听;她做的事,公平,大家服气;国家的政策她懂,大家信服。她的手机成为扶贫“110”,24小时全天候为贫困户服务,“这个事去问一下刘妹子”成了当地贫困户的一个口头禅。甚至离开原扶贫的桐山乡市坪村四年多,还有群众打她电话反映情况,咨询政策。

刘逸以自己辛勤而卓有成效的付出,受到了群众和村干部的欢迎,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为此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遭受了多少困难和磨练。她也曾退缩过,然而自己的初心让她坚守与挑战,并战胜了自我。让她十分欣慰的是:今天的凫杨村终于挣脱了“老大难”村的恶名,不但大队支部坚强有力,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贫困家庭更是对生活充满了希冀,他们在扶贫队员的带领和鼓励下,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广袤的田野上不断地播种着春天和希望!现在放眼望去,只见凫杨村满目青翠,溪水环绕、小鸟啁鸣、宁静安祥,真正是天蓝、地绿、水清、路净,展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

是的,这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美景;扶贫干部刘逸的扶贫梦,圆了!

来源:湖南省侨联

作者:杨期中

编辑:肖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