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玉带”通幽“小桂林”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肖静 2020-09-17 09:42:39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4日,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道路通达。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法制周报记者 王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秉钧

9月14日,记者走进有“小桂林”之称的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见一条条“组组通”公路,或盘旋山间,或横卧地头,犹如玉带般进入每家每户,将村村寨寨连成一串美丽音符,奏出一曲动人的新时代农村和谐幸福交响曲。

“以前回家一趟难得很……”对于回乡的艰难,赤滩村王坑组村民刘声贵深有感触。刘声贵家所在的王坑组背靠葱茏的大山,面朝永乐江,村庄里山清水秀。但以前由于交通极其不便,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得靠村民自己肩挑手提带回家,更谈不上发展产业。村里年轻人待不住,纷纷外出打工,刘声贵就是其中一员。

赤滩村地处安仁县最南部,距县城70多公里,面积27.9平方公里。“我们工作队刚进村时,村里除主干道路完成修缮比较宽敞外,其他都是泥泞、弯曲的小路,一眼望不到头。”省侨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志刚说。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扶贫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倾听村民的心声,征求大家对修路的意见和建议。有村民告诉记者,关于修路的问题,桐木垅组27户132人在扶贫工作队进驻前,就已递交了4次申请,一直未能圆梦。“我刚来村里时,办公室门还没进,他们就找我说要修路。”刘志刚笑着说。

(9月14日,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村民在忙着收割。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在扶贫工作队努力下,2017至2018年,赤滩村修建、硬化通村组公路合计20.16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

“每年过年都回来,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根,这里有年迈的母亲,有亲戚朋友……”刘声贵告诉记者,每年回家,“最后一公里”总让人发愁。路修好后,刘声贵带着自己外出务工10年的妻子一同回到村里,开起一家农家乐。“都说我们这里是‘小桂林’,我家门前就是景点,靠山吃山,家门口创业一年也能有10余万元收入。”刘声贵说。

一路通,百业兴。“组组通”为农货出山铺平了道路,也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

“走了几十年泥巴路,现在有了水泥路,去镇里赶圩方便多咯。”赤滩村最偏远的桐木垅组村民曾庆余说,“以前每次去赶圩,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镇里,来回将近5个小时,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天气好还行,要是赶上下雨,出去一趟真不容易。”

61岁的曾庆余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家里平常靠他养蜜蜂、采竹笋、摘粽叶等,换点生活开销。交通不便,如果赶上天公不作美,有时卖土特产品的钱还不够来回的路费。

“现在好了,脱贫致富路直接修到家门口,都是老板自己上门收货。县城的樊小林老板只要到了收获季节,就会开车过来。还有周边永兴县的不少老板,也都慕名而来。”曾庆余脸上乐开了花。

(9月14日,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一派丰收景象。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路通后,村庄的活力被激发。村里相继发展起养鸭、养鸡等扶贫产业,还引进金紫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枳壳、猕猴桃、黄桃等,解决了2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村里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共链接633名贫困群众,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通过几年努力,赤滩村160户贫困户已累计脱贫158户,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9万元。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记者手记

路通百事通

王薇 李秉钧

(9月14日,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乡村景美,道路通达。 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赤滩村地广人稀,2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近28平方公里的深山里。省侨联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扶贫后,经调研分析认为,致使赤滩村贫困的原因80%是交通问题。“摸准赤滩村贫困的最大诱因后,我们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力以赴先打破这一‘瓶颈’。”省侨联党组书记黄芳告诉记者。

破山修路,赤滩村27个组跟外界连接到了一块。村民轻松走出了大山,山货变成现金。几年内,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90%。该村号称“小桂林”的独特山水资源,引得旅游开发公司、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等纷纷进驻。

湖南省金紫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壮表示,该公司前期流转1200多亩土地搞生态种养,扎下根后启动“小桂林”旅游开发,望仙亭、游步道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路通百事通。赤滩村村民说,脱贫后,村里振兴指日可待,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9月17日03版)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肖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