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
井冈山,一座独特而又神奇的圣山,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它是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那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化成了席卷中华大地的革命烈焰。
怀着对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崇敬与向往之情,2021年4月10日,省委统战部开展省直统战系统“重走井冈路,奋进新征程”党性教育培训活动,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学习,踏上那片曾经激励过无数革命志上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烈士,去缅怀革命先烈,追寻革命足迹,重新感悟井冈山精神。
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讲解老师讲述着革命年代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激励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曾有4.8万多人长眠于此,看着墙上镌刻着的15744个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以及吊唁大厅正中安放的汉白玉无字碑,祭奠着的三万多名无名英雄,不同于往日安坐书堂读书歌颂之景,我们脚踏着先辈们奋战的热土,瞻仰着烈士们的音容,那种震撼、悲壮、崇敬之情尤为强烈,久久不能平静。
重走革命路,传承革命魂。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穿越峡谷、突破封锁线、抢救伤员,体验井冈革命路,传承革命魂。当我们重走黄洋界当年朱毛挑粮小道时,虽然冒雨只走了一小段路,我们还是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短短的路程,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这是红军的信仰、精神在指引我们前进。心中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这种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
真情在线,接受精神洗礼。听伟人故事,明革命道路;品红米酒,忆英雄先烈;吃红米饭,知革命艰辛。在革命后代讲述前幸的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井冈山清曲、俊美的自然风光,红色梦想。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这是不竭的生命与活力,正因如此,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优良传统声声不息。井冈山精神又给在场的每个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对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巍巍井冈山,绵延五百里。井冈山是绿色的,更是红色的。绿色是山林,红色是历史。绿色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细胞荡涤了我们的心灵。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白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湖南省侨联
作者:刘志刚
编辑:莫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