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印记|彭澧康:脱贫攻坚战的绿叶尖兵

来源:张家界市侨联 编辑:肖静 2020-09-10 16:29:42
时刻新闻
—分享—

2019年8月5日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扶贫工厂开业.jpg

2019年8月5日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扶贫工厂开业

疫情期间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左一)视察扶贫工厂.jpg

疫情期间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左一)视察扶贫工厂

彭澧康,男,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人,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省侨商会第二届、第三届会员,张家界市侨商会副会长。

粽叶,书名箬竹叶,因其含富硒、多种氨基酸、叶片薄而柔软度好、香气浓郁等特点,成为粽叶食品厂家的宠爱,每年全国粽叶交易额达9亿左右,从而催生了粽叶生产加工企业。张家界作为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之一,同时又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生态功能保障区,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7%,一直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联系地区,地处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全县23个乡镇299个村48万人口,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0%,其中18个乡镇13.9万人生活在8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脱贫难度最大,由于这些村庄生长着成千上万亩粽叶,1997年,一位叫彭澧康的土家汉子来到这些村庄,手把手指导他们采摘粽叶,当天收购他们的粽叶,一下让这些村庄靠着一片片粽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3年来,彭澧康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职业粽农”的产业化经营,已在武陵山片区建立14个基地,创办一个扶贫车间加工总厂,二个扶贫车间加工分厂,安排就业人员534人,其中残疾员工68人,贫困家庭169户171人,开发利用粽叶面积达60万亩,每年公司投放的粽叶收购资金达7000万元,帮助农民直接增收7000万元。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南省私营企业100强企业,省、市、县三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荣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湖南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第三届湖南省民营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湖南省员工信得过企业、张家界市首届十大诚信企业,“康华粽叶”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标志和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康华”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粽叶地方标准制定单位。

工厂车间.jpg

工厂车间

一片叶子帮助6万山区农民稳定脱贫

2.3万农户6万农民靠一片叶子走上稳定脱贫致富之路,放在改革开放前,肯定是一个瞒天大谎,可放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一切都成为现实。

1991年1月,从桑植县外贸公司下岗的彭澧康走上了自主谋生的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下岗职工的妻子,需要他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骑自行车大街小巷卖过冰棍,有了积蓄开起服装店,再之后承包酒店和从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谋生的路试了一次又一次,市场经济的潮流总是大浪淘沙,让大部分谋生者扮演谋生者的角色,而让极少数人扮演企业家,成功奉献者的角色,而彭澧康属于后者。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家乡海拔800米以上的粽叶竟在广东的市场上热卖,并且年销量在数万吨,而且粽叶没有家乡的好,于是彭澧康扔掉一切的生意,把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家乡的粽叶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

在桑植,粽叶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高界,这些地方因交通闭塞生存恶劣,一直是桑植县脱贫攻坚的老大难问题,而这些生长粽叶的地方正是当年贺老总闹革命的地方。彭澧康下岗前,已是外贸公司的副总经理,共产党员,他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走近这些村庄,手把手教乡亲们采摘粽叶,二十三年如一日,从不向山区群众打一张白条的承诺,让彭澧康从“一个癫子”的身份变成“一个恩人”的身份。桑植县18个乡镇168个村庄的粽叶地里留下了彭澧康指导乡亲们采摘粽叶的足迹。

一片片粽叶在深山老林,因为有了彭澧康创办的康华粽叶开发公司而在一夜之间成为摇钱叶,黄金叶,一个个生长着成千上万亩粽叶的村庄一夜之间风水轮流,由穷山恶水地变成金窝银窝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山区农民上山采摘一天粽叶,一天收入八、九十元,是什么概念,只有一句话,狂喜。而到现在,一个山区农民上山采摘一天粽叶,一天收入达四、五百元。许多住在高山高界的农民有了钱,第一个念头就是在县城在集镇买房子,于是有了“山上采粽叶,山下住砖房”的幸福生活。河口乡有一个叫林光的村庄,1996年成为张家界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71人,人均年收入271元,一夜成名。林光的脱贫致富牵动着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心。得知村庄有上万亩的野生粽叶,彭澧康走进林光村,在林光村成立粽叶收购点,把扶贫车间建在了村庄,粽叶一下成为乡亲们的脱贫致富叶,随着产业公路修进林光村,长在大山深处的粽叶得到了开发,林光村从人均年收入271元一下增加到2710元到17100元。

因为粽叶的市场价值,武陵山片区无数田地山林责任到户的农民因为有了粽叶山,而成为山的富裕。一座座粽叶山,经常因康华收购粽叶变成五万十万的聚宝盆。23年来,他把粽叶收购点延伸到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粽叶区,并划分14个产区,设立了18个收购点,每年投入收购资金7000多万元,直接帮助农民增收7000多万元,23年累计达10.7亿元,硬是用湖南人的霸得蛮精神做成农民增收10.7亿元的脱贫产业。

一个个扶贫车间托起贫困家庭的幸福生活

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平均寿命不过3年,存活10年不过5%”的周期率。如何跳出这个周期率,彭澧康牢记“你有我优,你优我精,你精我特,你特我强”的求索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大户”的产业运作模式,把一片粽叶做成了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叶。桑植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点,彭澧康发展粽叶带动了桑植粽叶产业的发展,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全县发展了四家省市级粽叶龙头企业,形成了全国特有的粽叶产业集群。桑植粽叶的发展开拓了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园三平台,一苗三基地”的发展构想,力求桑植成为全国粽叶产业发展高地。“一园三平台”是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粽叶产业园、全国最大的粽叶加工销售平台、全国领头的粽叶精深加工研发平台、全国一流的粽叶冷链物流储藏平台。“一苗三基地”是培育全国粽叶最好的核心种苗、建好500亩粽叶种苗繁育科研基地、全县发展10万亩粽叶示范基地、管理复耕好26万亩野生粽叶基地”。作为一家靠每片粽叶分分厘厘养活534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彭澧康主动融入全国全球粽子食品的大家庭中,抢抓机遇,经过7年努力,2018年,康华公司成功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粽子文化节举办权。通过节会的成功举办,康华粽叶质量品牌获得国内外客商高度肯定,订单量成倍增长,促使公司加大开发人工种植粽叶的力度。2018年,康华公司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号召,积极探索了瑞塔铺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的模式,通过粽叶产业“721”工程夯实基地建设,租赁小区一楼门面办好粽叶扶贫工厂,打好就业基础,真正发挥“一片叶子带动产业链条”综合效益。“721”工程就是康华实业公司与瑞塔铺镇政府签订《产业扶贫牵手百村粽叶产业扶贫示范园》项目合作协议,投资750万元选定瑞塔铺镇15个村示范带动,发展人工种植优质粽叶产业扶贫示范园5150亩,引导全镇2008户667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参与项目建设,项目3年后丰产,每亩可产2000斤,以最低保护价5000元/吨收购,农户按照70%股份分红,每户每年最少可增收3万元。公司依托瑞塔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桑瑞家园1栋、11栋一楼门面,投入350万元,新建一个集粽叶分拣、冷藏、烘干、储存为一体的粽叶产业扶贫加工厂,使297户易地搬迁户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在7个乡镇 36个村发展人工种植粽叶产业,直接带动9135户少数民族家庭粽叶致富,户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公司发展至今,他在保证员工月均收入2500元以上的同时,坚持对68名土家族、白族残疾员工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帮助残疾人员工提升收入,克服困难,增加自信。下岗残疾职工蔡群兰到康华公司上班,从打字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康华公司的副总、残协主席。返乡农民工彭国林从收购点的负责人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加工厂厂长、公司副总、全国销售负责人。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扶贫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个人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的接见。

做精做优粽叶,创新引领粽叶产业航标

粽叶因粽子而生,粽子因屈原端午爱国节而生。彭澧康深深爱上这种独特的文化气息,从创业开始,他就把一片粽叶定名为“康华(小康中华)”文化叶,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是他的奋斗目标,他要把端午爱国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在公司,彭澧康大力弘扬端午节爱国主义文化,把屈原爱国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公司534名员工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经过彭澧康23年的努力,公司由原来的租赁厂房、13名员工发展到集粽叶开发、收购、加工、销售、出口及种苗繁育的全国粽叶龙头专营企业。连续举办12届康华文化节,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技术能手”、“优秀管理者”和“员工育才奖”,组织员工爱国旅游,始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把员工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在社会,彭澧康牢记“开发粽叶资源,致富千家万户”的初心,仅桑植县就有 2.3万农户6万农民对粽叶有了“产业共富、命运共体、文化共享”的全新认识。在全国,康华公司培育发展14个粽叶产区,带动上万个村庄靠采摘粽叶走上脱贫致富路,粽叶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国气象。在国际,彭澧康深谙“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把“康华(小康中华)”商标由湖南省著名商标成功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他的目标就是让康华牌粽叶走向遍布华人居住的地方。2020年端午节,新华社记者实地采访,用《小小粽叶成为武陵山区群众的“幸福叶”》、《“粽”里寻他千百度,缘来就在山深处》、《一片深山粽叶漂洋过海的“芬芳之旅”》三篇连续报道,揭秘康华公司粽叶富民现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彭澧康细细品味习总书记的话语内涵,心头漫起一片海,粽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成为他的下一个产业航标,他投入260万元,与湖南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粽叶绿色植物萃取科研战略协议,启动“鲜粽叶绿色天然成分提取提取产业化开发项目”,完善“粽叶种植、采摘—冷藏保鲜—深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与辐射,推动桑植县特色粽叶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大市场”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粽叶附加值,让世界明白中国民营企业家不仅是实干家,还是科技创新高手,他要让粽叶产业立于世界的发展高地。在彭澧康的心中,粽叶产业永远没有止境,康华牌粽叶、康华牌粽深精加工品永远要靠奋斗打造,奋斗的过程便是粽叶造福人类大产业、大事业的幸福过程。

在许多人的眼里,彭澧康是一个另类。他始终把产业发展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在他的心海里,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庭的,社会的,民族的。彭澧康用一片粽叶把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连在一起。为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彭澧康捐赠30多万元为利福塔镇莲花垭村修整加宽公路,捐赠10万元给县教育局作为教育基金,捐赠1万元作为桥自湾牛洞口村莓茶产业建设资金,捐赠6000元作为“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并不定期为县城的留守儿童送去所需物以及关怀,用最直接的行动,诠释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张家界市侨联)

来源:张家界市侨联

编辑:肖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