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印记|刘应清: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来源:益阳市侨联 编辑:肖静 2020-09-10 16:34:44
时刻新闻
—分享—

7.jpg

8.jpg

9.jpg

刘应清,男,1970年3月出生,汉族,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现任益阳市资阳区归侨侨眷联合会主席。2017年4月,根据资阳区区委政府和区委统战部的安排,派任为区委统战部驻长春镇幸福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幸福村位于长春镇西部,由原鹿坪甲村与谢家桥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5 平方公里,面积5100 亩,村民4557人,村民小组30个,其中党员114 人,经过调整全村享受低保20户54人,兜底户户数7户15人,贫困学生数23人,重病户数23户。该村主要贫困原因为基础设施落后、因学、因病、因灾等原因致贫。2017年,通过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村支两委逐户调查,反复核实,精准识别,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95 户276人。

精确识贫,摸清贫困发生的根子

扶贫先识贫。刘应清率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牢牢把握“精准”二字,以绣花功夫做实做细走访工作,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整体丈量,找准全村致贫原因。进驻伊始,扶贫工作队对全村现有贫困户、边缘户及党员群众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摸底走访。在与群众的深入交流中,宣讲国家扶贫政策,找准全村致贫的原因,探讨全村发展的思路,制定《2017年度脱贫计划》《三年脱贫规划》。二是田间地头,核准每户致贫原因。通过摸底走访、百日会战等行动,同帮扶责任人一道走访慰问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和“六个一批”等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制定了《贫困户结对帮扶计划》,确保全面覆盖、因户施策、精准到人。三是志智双扶,宣讲国家扶贫政策。扶贫既扶“智”,又扶“志”,通过大走访积极宣讲相关政策,并对现有贫困户口模型精准识别、动态调整,清退涉及购买汽车、商品房及财政供养人员贫困户8户,进一步盘清了贫困户的底子。

抓实党建,打造脱贫攻坚的堡垒

抓党建聚人心,深化脱贫共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激发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2017年3月,幸福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幸福村,对整村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全覆盖走访,重点走访了党员贫困户、党员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全面了解党员群众对于扶贫的期盼和意见。4月5日,召开全村党员大会,与全村党员群众一道深入分析幸福村的贫困实际,全面阐述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积极探寻幸福村脱贫的实现路径,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政策的全面宣讲、积极热烈的讨论,逐步达成了幸福村脱贫攻坚事业“村支部责任上肩、全村党员模范带头、群众共同参与”的共识,消除了脱贫“等靠要”等消极思想,极大地增强了全村脱贫的内生动力。抓党建强核心,筑牢攻坚堡垒。扶贫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幸福村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8月28日,幸福村进行了村主任补选,配齐了村支两委班子。以老党员、退职村干部谢普生、李有根为主组建村民监事会,并吸纳年轻党员黄志彬加入,培养发展年轻便民服务员罗丹加入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每月9日按时开展党员活动日,交纳党费、参加公益劳动、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开展了“沧海横流彰显党员本色”“脱贫路上、你我同行”“共创文明长春、同享美好生活”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完成村级服务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建设,党建活动和脱贫宣传有平台、有载体、有阵地。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发挥致富带头作用。注重从40周岁以下、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人才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2017年至201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并进行培训,新发展党员3人。送训省人社厅组织的花卉苗木培训2人次,送训市区电商培训班4人次。通过引导参与村级事务、联系帮扶贫困家庭等方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干部输送新鲜血液。抓党建暖民心,推进脱贫工程。脱贫攻坚是一场“大合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参与,幸福村充分发挥党员群众脱贫积极性,形成了“扶贫你我他、齐心奔小康”的脱贫合力。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将产业发展覆盖到户。以小额信贷为支撑,激发创业内生动力。以异地搬迁为平台,集中、分散科学安置。以教育助学为抓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壮大集体经济为靶向,做优做强村级产业。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切实改善人居面貌。

因贫施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

因村施策,大力发展帮扶产业。盘活村级生产要素。幸福村村集体水面土地的流转,与承包大户签订长期合作,使该村长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健康特色农业。按照适销对路、品种优良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林木花卉特色经作种植,培植壮大一批产业专业户;按照畜牧养殖规划,扶持贫困户从事一定规模的牛、鸡、生猪养殖。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围绕资阳区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节,将林木花卉产业带动起来,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以花卉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持和规范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园,争创休闲农业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因户施策,做实结对帮扶制度。幸福村扎实坚持帮扶责任人每月一走访制度。三年来坚持与各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一道对幸福村95户贫困户逐一走访摸底,制定具体帮扶措施。针对贫困户江佑辉有意向养鸡的情况,为他送去8000元搭鸡棚,后来又送去6000元购买1200只鸡苗。当了解到他想发展金针菇产业,但缺乏启动资金的时候,个人借款15000元,帮助他渡过难关,和他一起干农活、卖金针菇,用实际行动进行激励。针对27户贫困户缺生活原料的情况,结合民政局送温暖活动,为他们送去棉衣和棉被、粮油,积极联系区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消费扶贫等。扎实开展与个别思想滞后的贫困户交心谈心活动,通过宣讲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苦难群众了解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困难群众抓住机会如期脱贫。对照标准,用活精准扶贫政策。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扶贫工作队根据幸福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六大建设”相关政策,充分协调各帮扶责任单位,对军山仑至谭家塘村级公路2500米进行加宽和硬化,受益群众5个村民小组,670余人。用活小额信贷政策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大户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村委与帮扶责任单位协调市场资源,以紧邻紫薇村、云梦方舟、皇家湖旅游景点的优势为依托,每年进行生猪养殖100头、牛养殖50头、鸡3000只。选择指定3户养殖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带动周围农户发展产业。利用部门优势,积极联系对接南京爱德基金会援建了一个100平方米的标准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小病不出村的问题。

真情帮扶,密切党群血肉联系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驻村帮扶以来,刘应清始终坚持以绣花针的细致功夫,做实扶贫工作。根据国家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政策,幸福村将贫困户科学划分“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区、镇、村三级扶贫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益村、社会扶贫网等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将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部门、帮扶干部及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扶贫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以螺丝钉的进取精神,扎根贫困土地。刘应清曾担任过副镇长,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深知,要想做好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他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开展调查走访。三是勤于思考,积累经验。与当地镇、村干部一起交流座谈,帮助村支两委制订了发展规划。以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坚守扶贫岗位。2015年5月,刘应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三根主血管搭桥,目前要常年服药。然而,据统计幸福村扶贫工作队全年平均驻村时间22.3天。几年的帮扶下来,刘应清把贫苦户当成了亲人,贫困户也把他当成了“娘家人”。原本“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江佑辉有意发展养鸡,资金启动有困难,贷款需要走程序。刘应清为鼓励他发展产业,主动为他送去8000元搭鸡棚,后来又送去6000元购买1200只鸡苗,刘应清以个人名义借了15000元钱给他发展金针菇种植,还和他一起干农活、卖农产品。年底,江佑辉找工作队主动要求退出贫困序列。

一滴水,可以滋润一寸土地;一缕阳光,可以照亮一片黑暗,而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在益阳市资阳区幸福村就有这样一个人,甘做一颗“螺丝钉”,用“螺丝钉”的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扶贫旅程,他就是幸福村扶贫队长刘应清,在脱贫攻坚的工作热潮中,舍个人顾大局,工作中不图名、不计利,坚持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真正做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来源:益阳市侨联

编辑:肖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