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十月,湘中大地焕发蓬勃生机。10月10日,第三届湖南省“聚侨兴湘”活动在娄底启幕。从娄底市“材料谷”建设的宏伟蓝图,到娄底经开区建设“中部钛谷”的产业雄心;从娄星区锚定千亿级产业园区的目标,到双峰县“中国农机之乡”的匠心传承;从冷水江市“世界锑都”的绿色转型,到涟源市“湘中明珠”的多元发展,再到新化县文印“链”全球、陶瓷“闯”太空的产业奇迹,这片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饱满的诚意,迎接全球侨商的到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聂伊岑 方详文 娄底报道
“聚侨兴湘 活力娄底”专场产业推介会上,新化县作文印、电子陶瓷产业推介。
10月10日,在“聚侨兴湘 活力娄底”专场产业推介会现场,新化县委书记彭韬以“新化首席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球侨商热情推介新化的两张产业“金名片”——电子陶瓷与新化文印,用充满自豪的讲述展现了这座湘中县城的产业魅力与发展雄心。
文印传奇:一部中国农民的奋斗史诗
“很多人可能没去过新化,但您走遍全国,有没有注意过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图文广告店,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乡?”彭韬用一个问题,开启了新化文印产业的推介。
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部中国农民的奋斗史诗。从上世纪一把螺丝刀、一台二手复印机闯天涯开始,几十万新化人用双脚丈量了中国每一个城市,用双手“复印”出了一个“文印帝国”。如今,全国超过80%的文印门店都由新化老乡经营,从清华北大的学术论文,到上海陆家嘴的标书,再到寻常百姓家门口孩子的作业,都可能经由新化人的手。
新化文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与伦比的覆盖网络、强大的产业链闭环和正在升级的数字智能。这个覆盖全国所有县市的“毛细血管”网络,形成了从设备再造、销售租赁到耗材供应链、技术培训的完整产业生态。
如今,新化文印正在从传统的“打字复印”向“全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商”转型,智慧政务、云端存储、数字档案等新业务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电子陶瓷:硬科技支撑大国制造
如果说新化文印是“软实力通天”,那么新化电子陶瓷就是“硬如金刚”的科技典范。从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阀芯到火箭的点火系统,从5G基站的核心部件到新能源汽车的传感器,都有新化陶瓷的身影。
“大家别被它的名字骗了,它不比金属软,反而比钢还硬!”彭韬用生动的比喻化解了技术的晦涩。
电子陶瓷被称为工业的“骨骼”和“神经”,能在上千度的高温下稳定工作,是许多金属材料都无法替代的关键材料。
新化电子陶瓷的强大,源于五十年的技术积淀。从三线建设时期开始布局,经过半个世纪的厚积薄发,如今已拥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产学研平台,打通了从基础材料到精密模具、烧结加工的全产业链,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双剑合璧:诚挚邀约共创未来
“一张‘新化文印’的名片,能帮您连接全国;一颗‘新化陶瓷’的零件,能助您挑战极限。”彭韬表示,这一“软”一“硬”两大产业,正是新化营商环境、产业政策、人才战略成功的最佳证明。
他向全球侨商发出诚挚邀请:如果需要全国最强大的地推和数字化服务网络,请来找新化文印;如果需要攻克“卡脖子”的陶瓷材料难题,请来找新化陶瓷。新化已准备好了从“一颗螺丝”到“一套方案”的全部支持。
“新化文印,印遍天下,更印出数字未来!新化陶瓷,百炼成钢,更支撑大国制造!”彭韬用铿锵有力的话语结束推介,并强调新化人民“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特质,期待与侨商在新化共商合作、共创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聂伊岑 方详文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